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三伏论冰

来源:中学物理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3-2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,现代人有空调、冰箱等各种降温措施,那我国古人是怎么过三伏的呢?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日子里,古人是否寻得一丝清凉?答案是肯定的。 两千年以前,

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,现代人有空调、冰箱等各种降温措施,那我国古人是怎么过三伏的呢?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日子里,古人是否寻得一丝清凉?答案是肯定的。

两千年以前,中国人在夏天就已经吃上冰了,并且有两种制冰方法:一种是物理制冰,一种是化学制冰。所谓物理制冰,是指冬天时北方的河流湖泊都会结冰,古人把这些大块冰取下来,藏到冰窖中储存,存到夏天再取出来,三伏天自然就有冰吃了。这个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非常难,并且昂贵。

首先,要有非常干净的水源。古代老百姓需要打水吃、挑水吃,但皇族、富人家拥有私家水源,水质纯净,舀一瓢就能喝。颐和园里的昆明湖,就是慈禧太后的“冰场”,冬季采冰夏季用。其次,冰要取很大块的,不然到不了夏天就化没了。毕竟,那时候没有冷库,全靠自然条件下的温度储藏。冰的体积越大,越不容易融化。这样一来,凿冰、运冰需要的人力、财力就很多了。第三就是要有空间很大,温度够低的冰窖。冰窖都建造在地下,温度较低而且恒定。第四是有专人看管,古代设有专门管冰的官,叫“凌人”。

古人掌握化学制冰的技术稍晚了一些。大约在唐朝末年,人们制造火药需要一种矿石——硝石,可以通过采矿获得。而就在采集硝石的时候,人们发现,把这种矿石放进水里,会迅速降低水的温度,甚至令水结冰,夏天也是如此。现代化学理论揭示: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,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,使水降温甚至结冰。古人发现硝石的这一特性以后,如获至宝。从此,人们可以随时制冰了。具体方法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:先把硝石放到一个罐子里,将罐子放到一个装水的盆里,然后往罐子里倒水。罐子里的芒硝遇水吸热,把盆里水的热量都吸走了,水自然就结冰了。而且,芒硝还能重复利用。这一重大发现催生出一个新的职业——冰商。冰商们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:盆里放糖水,做出来的是甜冰;盆里放果汁,做出来的是果汁冰;盆里放果浆和牛奶,做出来的就类似于现代的冰淇淋。

化学制冰法省去了采冰、藏冰等环节,大大降低了制冰的成本,使得夏季吃冰不再是皇家贵族的专利,很多老百姓在三伏天也可以吃上冰了。可即便是这样,买冰依然需要花钱。没钱也得过夏天——舍不得吃冰,人们就利用其他方法把食物降到常温以下。相信很多自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熟悉这样的场景:打一桶井水上来,把西瓜整个放进去,过个把小时再拿出来切开,瓜肉清凉可口。相对于地表,井水的温度低而且恒定,用来给瓜果李桃降温,可以让老百姓的三伏天不再难熬。

夏季贪凉是人的本性,但是夏季本来就是热的,过分贪凉违反了“天人合一”的自然规律,会伤及脾胃。所以三伏天面对冰的诱惑,我们应适可而止,平时多喝温水帮助身体出汗散热,偶尔过一下吃冷食的瘾,岂不更显惬意?


文章来源:《中学物理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wlzzs.cn/qikandaodu/2021/0322/804.html



上一篇:论中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智能系统具有的物理与
下一篇:名师风采许光曙

中学物理投稿 | 中学物理编辑部| 中学物理版面费 | 中学物理论文发表 | 中学物理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学物理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