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教学就像做游戏 周口“网红”物理老师造出的“

来源:中学物理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4-2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吴卫华演示“电磁弹射炮” 吴卫华向记者展示他读高中时“发明”的电铃 □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于扬李玉坤实习生郭磊文图 今年46岁的周口市文昌中学物理教师吴卫华,至今没有改掉爱

吴卫华演示“电磁弹射炮”

吴卫华向记者展示他读高中时“发明”的电铃

□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于扬李玉坤实习生郭磊文图

今年46岁的周口市文昌中学物理教师吴卫华,至今没有改掉爱“动手”的习惯:读小学时,拆解爷爷的崭新手电筒,险些被打;上高中时拆解家里的自行车铃铛“制造”电铃,被父亲训斥;上了大学,他更是整天“动手”,成了“不务正业”的加点维修师傅……

直到现在成为老师,他也仍然像个喜欢探索的少年,在“动手”的道路上乐此不疲,并带领同学们上“动手型”物理课,把枯燥无味的理科知识,通过一个个实验,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。

就在这两天,他最新制作的一款“电磁弹射炮”走红网络,短短两天点击量突破500万人次,让他成为一名“网红老师”。

打造“动手型”课堂,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

4月21日上午11时许,周口市文昌中学高二(7)班物理课。同往常一样,这节课依然没有中规中矩在教室里上,而是搬到了室外实验场地上。

一个崭新的装置呈现在同学们面前,它看起来并不大,一个长方形的木板上,安装有线圈、电池等,看起来有些眼花缭乱。这就是物理教师吴卫华最新制作的“电磁弹射炮”,其基本原理是,利用电流形成的强大磁场,使米粒大小的弹丸在管道内高速运转,最终弹射出去。

通过实物展示讲解,配合同学们亲手操作体验,一节关于磁场的物理课,就这样在快乐中结束了。而对于磁场的概念,同学们早已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,印刻在了脑海里。“这比背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强多了,以前我最头疼物理课,现在最喜欢上的就是物理课。”康同学说。

据介绍,“电磁弹射炮”只是吴卫华众多科技小制作项目中的一个。从事物理教学20年来,他先后动手制作了航天器模型、天文望远镜、探月车模型、水火箭等100多款实验教具,把晦涩难懂的物理理论,变成了看得见、摸得着的“立体知识”。

前两天,他刚制作出“电磁弹射炮”时,同为物理教师的周口市文昌中学副校长赵志伟,拍摄了小视频发到网上。短短两天,浏览量已突破500万人次,让吴卫华和他的小制作成为“网红”。

那么,这种颠覆传统讲课模式的教学效果怎么样?据不完全统计,从事高中物理教学20年来,吴卫华培养的学生有近30人考上清华、北大,辅导的学生多人在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。

喜欢“动手”的老师,带出来喜欢“动脑”的学生。用吴卫华自己的话说就是:“没有学不会的学生,只有不善于研究的老师。”

爱上“动手”,他走上物理教学的道路

1977年,吴卫华出生在周口市沈丘县一个普通村庄里,父母都是农民,只有家里的三爷爷,是物理教师。而他之所以从小就有了动脑、动手的习惯,也与三爷爷有关。那时候,他的三爷爷用手电筒、煤油灯等演示一些“小孔成像”之类的物理现象,逗孩子们玩,让儿时的吴卫华感到特别神奇。

后来自己的亲爷爷买了一个崭新的手电筒,只有10岁的吴卫华看到后,在好奇心的驱使下,动手进行了拆解,险些被爷爷“暴打”。

上了高中后,他系统学习了物理基础知识,更爱上了“动手”。有一次,他偷偷拆掉家里自行车上的铃铛,完全靠自己琢磨,成功“研制”出一部电铃,而且可以定时打响,从而在高中校园“一举成名”,但同时也遭到了父亲的“训斥”。

1998年,吴卫华考入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系。此后,他在“动手”的道路上更是如鱼得水,在老师的指导下,他对物理中的电子产品产生极大兴趣,并掌握了电视机、电冰箱、收音机、录放机、BP机等家用电器和通讯产品的修理技能。

“一到寒暑假,我就参加大学生实践活动,和团队小伙伴去社区、农村,义务给群众修理家电,虽然不挣一分钱,但是特别有意义,最主要的是锻炼了自己。”吴卫华说,他尤其精通录放机的维修,因为当时很多同学花200多块钱买个装磁带的录放机学英语,当然很多时候也拿来听歌,所以他拆解、分析了各种型号的录放机,并给同学们义务维修,“毫不夸张地说,我都不用看机器,你放一下让我听听声音,我就知道啥毛病。”

2002年大学毕业时,原本只是物理教育专业的吴卫华,同时还拿到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。

用科技改变生活,他被称为生活中的“智能哥”


文章来源:《中学物理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wl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426/1111.html



上一篇:河南周口一物理老师成“网红”:造出的“电磁
下一篇:烟台一中学子斩获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赛省级

中学物理投稿 | 中学物理编辑部| 中学物理版面费 | 中学物理论文发表 | 中学物理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学物理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