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从中学老师到汉语总督学下(2)

来源:中学物理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6-2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1990年,我获得了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的教职,这是终身制的。所以,我就离开了阿尔萨斯中学。整个90年代,我都是在巴黎第七大学任教,专门

1990年,我获得了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的教职,这是终身制的。所以,我就离开了阿尔萨斯中学。整个90年代,我都是在巴黎第七大学任教,专门负责现代汉语教学,整整工作了十年。在这十年中,我在汉语教学方面做了很多事情。其中最重要的,一是我有一段时间当了巴黎第七大学中文系的系主任,二是负责欧洲学生交流,当时欧洲有一个叫伊拉斯谟(Erasmus)的跨大学的学生交流项目。欧洲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项目?欧洲那么多国家,语言不通,所以需要多交流,各大学需要相互认可学分。从那时开始,我一度成为巴黎第七大学中文系的伊拉斯谟项目代表,只是负责中文方面的交流。这种交流每年搞一次,每次换一个地方。这样我就能够接触到来自英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丹麦等国著名大学的中文系老师,商谈汉语教学和学生交流等方面的事。比如,我跟他们说巴黎第七大学中文系有个非常优秀的学生,他已经申请到剑桥大学读半年,看看剑桥大学中文系能不能接收。再比如,德国一个大学的代表说他们那有一个学生,希望能到巴黎第七大学读三个月或者半年,看看巴黎第七大学能不能接收。每所大学的交流项目都是有名额的。所以,我作为巴黎第七大学伊拉斯莫项目的代表,接触了欧洲各国的许多汉学家——真正的汉学家,受益很大,对我后来的发展影响很大。

大学跟中学不一样,学科分得比较细,语言教学也有分工,我主要担任汉字课和汉语语法课的教学。另外,我同时还负责一个夜大班,主要是成人教育。学生虽然是成年人,但学出来之后是本科生。我特别喜欢教他们,因为他们的学习动机比较特殊,有明确的学习目标,否则他们就不会晚上来上课。我喜欢给他们上课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既要教他们汉语语言,包括语言交际、口语训练、阅读理解、汉字书写,同时也教他们中国文化基础知识,与中学汉语教学一样,是一种宏观的汉语教学。夜大班每周两次,每次是两个小时。学生们白天上班,晚上学习,很不容易。我一直很喜欢这种教学对象,到现在还和他们着保持联系。他们真的喜欢学习汉语,与他们的工作基本没有关系。他们是真正愿意学,上的不是启蒙班或者兴趣班。

在巴黎第七大学的时候,我主要是上汉字课、语法课和阅读课,1997年以后又上了一门研究生的课。阅读课好理解,语法课也好理解,可汉字课讲什么呢?这也是我独特的思路。我认为,中文就是汉字学,汉字学简单来说就是关于汉字的学问。拉丁字母有拉丁字母的学问吗?不能说没有,可是很少。你能讲关于拉丁字母的学问吗?能讲多长时间?至多一个小时。你让我上汉字课,我讲上三年没问题。所以,我提出开设汉字学这门课,中文系同意了,东方语言学院也同意了。巴黎第七大学有韩语、日语、汉语和越南语等专业。我提出开设汉字课,日语系的学生、中文系的学生,还有韩语系的学生都能来上。这三个系也都同意,都支持。汉字课与语言也有关系,与词有关系,完全可以讲上两年,一点问题也没有。现在国际上有不少人提出汉字课没必要讲,但是,我觉得本科上这门课是很有必要的,应当单独开。比如说,你每次介绍一个生字时,除了讲有关这个字的学问之外,还可以展开它所生成的组合词,这样才能掌握这个字的基本意思、核心意思。

90年代,除了参与伊拉斯谟项目之外,因为已经是巴黎第七大学正式的副教授了,所以我就开始参加与中国语言文化有关的国际学术会议。我记得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学术会议不在中国,而是在德国的海德堡大学,那是1992年。我记得很清楚,中国也有一个代表团参加,带队的是著名对外汉语教育专家、北京语言学院院长吕必松先生,他后来成了中国国家对外汉语领导小组的成员和汉办主任。出席会议的,还有许多来自西欧和北欧的汉学家。在这次会议上,我第一次发表了汉语教学方面的论文。不过,当时汉语教学还不是大家公认的一个学术领域,还没有这方面的博士生导师,我当时还是副教授。

1993年8月,我第一次到中国参加有关汉语教学的学术会议。在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,我当选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,当时的会长是吕必松先生。这个学会1987年8月在北京成立,参加者主要是世界各国从事汉语教学、研究和传播的学者及相关机构,是在中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的,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合作关系。在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方面,这个组织是很有影响力的。在常务理事中,只有两个欧洲国家的,一个是我,另一位是德国的柯彼德教授。现在,我是这个学会的副会长。从这一年起,我就开始经常去参加与汉语教学或中国语言文学相关的国际会议,我的工作语言都是中文。但也有几次例外的情况,我不得不用英语,感到非常吃力,不像用中文那样自如。比如,近几年德国汉语教学学会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学术年会,他们头天晚上才临时通知我,参会的一些代表不懂中文,所以让我用英文做我的主题发言。


文章来源:《中学物理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wlzzs.cn/qikandaodu/2021/0626/930.html



上一篇:浅析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率提高策略
下一篇: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与海外传播评中学西传

中学物理投稿 | 中学物理编辑部| 中学物理版面费 | 中学物理论文发表 | 中学物理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学物理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